精选优秀节日作文3篇
在日常学习、工作或生活中,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,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,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。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?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节日作文3篇,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今天是清明节,为了拜祭祖先,我跟爸爸妈妈回到老家,一路上阳光灿烂,春风暖暖,可是爸爸似乎不怎么开心,我也就不敢太那么乐呵。小心翼翼地跟爸妈后面走,突然爸爸问我:“聪聪,知道清明节由来吗?”我摇摇头,爸爸给我讲开了:
古代时候,人们就认为,清明节即起始于节气。汉代刘安所《淮南子》称:“春分后加十五日指乙则清明风至。”这清明风至之时正值阳春三月,故有“三月节”之称。后来,《岁时百问》一书曾做解释:“万物生长此时,皆清洁而明净,故谓之清明。”显而易见,清明节是因它所处时令,在光照、气温、降雨等各方面俱佳而得名。后来,皇帝为了纪念忠臣介子,把这天叫做寒食节(也就是今天清明节)。久而久之,清明节就成为了拜祭祖先日子,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……
说话间,不知不觉就到了爷爷奶奶墓地前,墓地坐落在一片开满油菜花田地里。背面是高高土坡,土坡旁边有一条清澈见底小河,河岸上一排垂杨柳随春风轻舞,偶尔有几只小鸟忽一下飞走又忽一下飞来,给寂静墓地带来一丝活力……
来到墓旁,只见整个墓地杂草丛生,一块石头碑上刻爷爷奶奶名字、出生及其逝世时间,我算了一下,爷爷与奶奶年纪轻轻地就去世了,听爸爸讲爷爷奶奶都是十分勤劳善良农民,舍不得吃,舍不得穿,节约来钱都供给爸爸念书,自己有病了也舍不得看,当爸爸刚刚参加工作,日子刚刚好起来,本该享福了,却不幸得了重病去世了……看到眼前景象,我心情也变得沉闷起来,难怪杜牧在诗中说“路上行人欲断魂”,爸爸跟妈妈不声不响地拔墓上野草,我也默默地拔……虽然我没有见过爷爷奶奶,但是两行思念伤心泪水还是不争气流了下来……
杂草清理干净了,爸爸点上了纸钱,红红火焰映红了爸爸脸,爸爸凝视一张张寄托哀思纸钱在火中发黄,卷起,变灰……脸颊上流下了不知是泪水还是汗珠。我默默地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给爷爷奶奶磕了三个头,心里暗暗发誓:一定要给爷爷奶奶争气,不让他们辛劳白费……
今年清明时节虽然没有雨纷纷,但是路上行人一样欲断魂。
从小到大,过了一个又一个的节日;这些节日在充满喜气和祝福的欢歌笑语中,慢慢地渗透和影响着我和我们对文化的理解,对历史的传承。
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,节日需要的氛围和来历都有一个共同点:有故事作为节日背景,有庆祝(祭祀)作为节日的形式,有积极向上或人生价值或经验总结的深层次理论基础,最主要的是有很多人对节日的追捧、对传统的.继承和发扬。
每一个节日都是一个故事,只是这个故事可能发生在以前,现在,以后。“遍插茱萸少一人”倾诉了对于家人的思念,对于羁旅在外的无奈和孤身一人的悲凉;“清明时节雨纷纷”的真实写照不仅仅是赞叹春光无限的明媚,还是对家国安定的高度浓缩,没有国家安定,哪来和谐幸福的“杏花村”?
自然,每个时代的节日都是大同小异的,而每个时代文人笔下的节日却是属于文人自己的;寒食节屈原为了国家,毅然投身汨罗江、北宋文豪东坡先生的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”不正是当年还有如今远离故土的游子对家乡和家人的思念和祝福吗?至少,我自己每个月圆之夜,都会对月相邀,自吟此句。
中国人对于祝福、美满、团圆、爱情、丰收、怀旧、爱国、博学等精神情感,所追求的境界是很高的,在不能让所有人都体会到这种精神境界的情况下,节日是一个最好的载体。春节是家里的年夜饭?是门前的烟花爆竹?是房屋内外的焕然一新?对!就是这样;但同时也是对一年的总结,对丰收的庆祝,对辛勤的犒劳,对“偷得浮生半月闲”的真实写照。
不仅仅是春节,传统的中国节日都是有其更深处的意义所在的,只是节日本身并不要求所有人都理解。这些节日是一个国家的、一个民族的,因为节日所呈现出来的内涵是契合民族文化的;同时这些节日(传统节日)还是属于个人,无论过节的目的是放松、庆祝……节日就是属于独立个人自己的,只是有时候这种半文人方式的节日感受不被察觉。
不知道为什么,好像越来越不会过节了!懂得民族文化,理解节日的内涵,每个节日都是属于你自己的。过了一个又一个节日,以后的任务就是文化的传承和内涵的理解。
今天中秋,我在过属于我一个人的节日,而且在我看来:每个节日都是我一个人的,也是所有人的。
清明节到了,我跟妈妈都会到外婆坟前给外婆扫墓。
当我踏上那个不知名小山头,看蓝天中飘过几朵悠悠白云,感受那拂过山头上青葱小草微风,我知道我外婆在这里一定会开心。
外婆在我六岁时候就死了,是四老之中最早走一位,也是最疼我一位。外婆死让我第一次懵懂走近了死亡,也知道了葬礼是怎么样。老老房子里,挂一帘帘白白帐子,到处都是哭声,熟悉、陌生、男、女、老、少;而外婆却安详地躺在棺材里。于是,我莫名地就放声大哭起来。不是因外婆逝去而哭,因为我并不知道外婆再也不会起来了。我躲在母亲身后,瞅躺在棺材里外婆,哭闹了很久,很久。
死亡,总能让人缅怀与逝者相处点点滴滴。
记得小时候,外婆总爱背我到处走,走出那不大小村,又走回来。沿路上,她不断跟人们打招呼,还不忘捎上一句:“这是我孙子·”随即,便咧嘴笑了,满脸皱纹也就更多更深了。
晚上,在那间只点一根发出微弱黄光蜡烛小屋里,我蜷在外婆胳膊底下,感受那温暖体温。一床被子下,我听外婆讲那遥远故事。我很喜欢听外婆讲故事,虽然那时我并不清楚外婆讲了什么,但那亲切带浓重方音话语与那缓缓语速,总能令我安然入睡。
小时候,我总不喜欢吃饭。于是外婆就对我说:“吃完饭,佛祖会保佑你,会给你一块糖吃。”我信以为真,麻利地吃完饭后,真在饭桌上发现了一块糖。那时我,单纯地以为佛祖是一个大好人,而且外婆跟他很要好。她还说佛祖会关心每个人。她自己就常常慷慨地施舍给走过这个小村、这间屋子前乞丐,尽管会屡屡招来父母数落与不满。
外婆死前,摔了一跤,随后又马上爬起来。家里人都以为没事,我也以为没事。于是,我像往常一样乖乖吃完外婆煮饭,像往常一样得到了一块糖,也像往常一样兴高采烈地出去玩。当下午我回到家中,看见外婆安详地躺在那张她常坐躺椅上,手中还拿那个伴随她多年扇子,我冲上前去,摇她手,以为她能像往常一样醒来,再陪我玩。但是,无论我怎么去摇外婆那只发冷手,也摇不醒她。于是我放声大哭,哭声引来了父母亲,也引来了外婆死讯。
每到清明节,当我登上那个不知名小山,看蓝天,享受微风,我总觉得外婆就坐在我身边,静静地看我,直到永远……
清明节啊,清明节,总是让我们这么思念亲人!
文档为doc格式